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654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10-16

引领人民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郭福基


  编者按: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人民政协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人民政协工作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开展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工作要求,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战略思想。讲话立意高远、锐意创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贵州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与本报即日起共同推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9.21’重要讲话精神”专栏。敬请关注。

  今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全面回顾人民政协光辉历程,深刻总结65年来人民政协工作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具体要求,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政协工作作出的一次全面系统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是引领人民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要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学习作为改进提高政协工作的重要契机和强大武器,用讲话精神切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全面回顾了人民政协建立和发展的历程,高度评价了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为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工作、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同新中国一起诞生的。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作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国歌、纪年4个重要决议,选举产生了由毛泽东同志任主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新中国成立这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具有重大而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了精辟阐述, 他说:“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65年来,历届中共中央都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工作,坚持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总体布局;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推动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人民政协工作的成功运行提供了根本保证。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65年来,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了历史的功勋,人民政协65年光辉历程已经载入史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第一部分结束时,满怀深情地说:“回顾人民政协6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人民政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回顾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契机,深化对人民政协历史(发展历程)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广大政协工作者做好政协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善于总结和学习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这一法宝,在讲话中对人民政协在65年的丰富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他强调,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三是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四是必须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这就为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确立了重要原则和根本遵循。

  在这四条宝贵经验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它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现代化,实现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关键在党。人民政协的历史也雄辩地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再到强调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人民政协事业要不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我们贵州省政协为例,我省各级政协组织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陆续建立以来,作为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地方的重要机构,在地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我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长期以来,我省各级政协重视发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经验,并用经验指导和推动工作,如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人民政协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主动争取和自觉接受中共贵州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积极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始终做到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进共识;在目标上同心同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坚定信念;在行动上同心同行,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生动实践汇聚力量。多年来,我省各级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政协工作,坚持把各级政协的发展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为政协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社会关注的良好局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省政协在今后的再实践中,要为夺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继续贡献力量,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使之成为大家的共同信念。

  实践证明,重视对人民政协多年来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运用,把前人的成果作为我们工作的起点,有利于推动我省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人民政协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关心人民政协长远发展的高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大局,从政协工作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人民政协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推动人民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发展壮大。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明确提出了政协的五大任务,为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作了经典表述,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再强调,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必须聚精会神地致力共同奋斗目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希望人民政协继承光荣传统,提高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并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特点;二要坚持紧扣改革发展献计出力;三要坚持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重要渠道作用;四要坚持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五要坚持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人民政协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上要求,可以说任重而道远。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求真务实上多下功夫;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不断彰显新作为,做出新贡献,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人民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涵盖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多年来,我省各级政协组织在中共中央和我省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凝心聚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省各级人民政协组织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贵州省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新要求,从我省省情出发,积极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加深对国内外和省内外发展大势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加深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不断谱写贵州人民政协事业新篇章。

  综上所述,人民政协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民政协提出的任务,贯穿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有效地履行职能这条红线。人民政协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对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提高履职的质量和水平,跟上时代前进步伐,继续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努力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政治文化,着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和创造,在讲话中用近一半篇幅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协商民主的丰富内涵,为我们更好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旗帜,“中共十八大提出,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着重就“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重大判断”、“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一基本定性”和“切实落实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等三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阐述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要通过深入学习,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如: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了科学定性、定位。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说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协商民主,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重要民主形式,成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新前提和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要使这种广泛商量的过程,成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正是协商民主的生命所在。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又如:习近平总书记把“切实落实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到了是战略任务的高度,强调“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再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即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并对两种民主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内涵作了科学界定。他指出:“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论断,也是一个新课题。人民政协事业是与时俱进的事业,在今后新的实践中,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在各级中共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探索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两种重要形式有机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使工作常做常新,开拓前进。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它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深深嵌入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自己的独到贡献。

  (作者系贵州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