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扬帆正当时
——毕节试验区贯彻“同心”思想记事
□本报记者 潘慧娟
毕节试验区成立26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国家各有关部委及东部十省市的倾情帮扶,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通过“三力”(中央给力、多方借力、自身发力)并举,全面贯彻“同心”思想,绘就了试验区提速赶超、跨越发展的历史新篇章,打造了科学发展试验区、多党合作示范区和“同心”思想模范区。
中央给力,试验区发展提升到国家层面。试验区成立以来,中央领导始终心系试验区发展、情牵试验区群众,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均亲赴试验区视察指导工作,在试验区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出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确立了“以智力支持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以示范带动为特色”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科学发展试验区和多党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中央就试验区科学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相继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把试验区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今年来,中央领导对试验区发展作了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关怀,体现了党中央对试验区建设寄予的殷切希望。中央高战位为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给试验区科学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竖起坚实撑杆,为试验区走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出一条新路子、为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探索新经验指明了方向。这标志着试验区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经站在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
多方借力,凝心聚力助推试验区跨越发展。统一战线参与试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工程,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多方面的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探索形成了响彻全国的“思路不断深化、路径方式更加多样、助推机制日益完善、各方优势充分发挥”的“毕节经验”。作为“毕节经验”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试验区赶超跨越发展的合力。首先,统一战线紧扣形势任务,创新思路,从“以定点扶贫为途径,以智力支持为主线”,发展到“以建言献策、协调联络为方式,以项目推动为载体”,再发展为“坚持定点扶贫与定向扶贫并重,建言献策与办实事并重,各自行动与形成整体效益并重”,逐步完善工作思路。其次,统一战线参与支持试验区发展的方式,从单纯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发展为政策扶持、智力支持、人才培训等帮扶体系,慢慢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参与建设的格局。再次,在参与发展支持发展过程中,统一战线先后建立了专家顾问机制,民主党派定点帮扶机制,建言协商机制,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中央统战部、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和中共毕节市委统战部三级联动机制、东部十省市帮扶机制等,为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第四,统一战线拥有丰富的人力、智力、物力,充分发挥优势,汇聚力量,有效地整合了各种社会力量,从试验区的实际出发,以“同心思想”为核心,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以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五大工程为载体的“同心”工程建设。另外,国家有关部委在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方面对试验区均有所倾斜,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水利部、教育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陆续出台支持试验区发展的差别化政策;民主党派、东部十省市发挥桥梁作用,加强人才培训、促进劳务输出,有序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进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联系112家企业与试验区112个贫困村建立“一企一村”结对帮扶关系。
自身发力,齐心协力描绘试验区发展新篇章。在新机遇、新挑战面前,试验区干部群众坚持着“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这条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激发活力、助推发展的试验区精神,抢抓机遇,借势发力,增进共识,着力凝聚试验区力量,奋力创造试验区速度,全力展示试验区形象。一是发扬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敢干的精神。充分发扬敢趟改革“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的勇气和魄力,坚决破除保守僵化、墨守成规的观念,进一步提出新思路、探索新途径、拿出新办法促发展。二是发扬立说立行、说到做到的实干精神。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大力营造求实、务实、落实之风,践行好“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力争把试验区各方面的思想与行动统一、整合到试验区建设中来,将干部群众凝聚在一起,全区一盘棋、干群一股劲,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形成多方参与、协调并进、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团结奋进新格局,努力建设好试验区。三是发扬艰苦奋斗的苦干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试验区建设的精神财富,试验区干部群众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豪气,发扬“5+2”、“白加黑”的精神,直面艰苦,不动摇、不放松、不退缩,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解决一个个困难,真正把“同心”思想转化为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