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韩国——感受来自星星的诱惑
□肖 阳
韩国有双面,但不管是哪一面的韩国,都是文质彬彬的——典雅,有节制,中正而不过分张扬。韩国的现代是欧式的,赤裸裸的快速的欧化,就连韩流明星文化都成了“快消品”;韩国的另一面则是沉稳的缓慢,至今仍然保留着各个朝代的文化,从宫殿到宫廷美食,从文字到书法,无一不在复原古昔的精华。
行走在韩国,就如开启一段时间睡去的旅程,在现代都市里,情愿被无限地催眠,陷入都教授和千颂伊们的情感漩涡里;走在韩国的历史街区,款款创意则会将远去的历史娓娓道来。
穿越韩国便是穿越时空
韩国之行,不管是首尔、京畿道、济州岛、全州、庆州还是光州,的确令人颇有“穿越”之感。就说首尔吧:既有按照天上星宿排列而设计建设的、至今风韵犹存的景福宫,又有直上云霄的南山公园首尔塔,能看到都教授和千颂伊认识100天所结上的同心锁;既有京畿道上充满小王子故事情怀的“法兰西村”,欧式风情之下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又有李敏镐拍摄《继承者们》的那个江边豪宅;既有都教授住了400年的家,又有充满草根、市井味道的鹭粱津水产市场。
总之,韩国的穿越大戏,既强调了现代都市的繁华,又一再提醒我们,韩国那些处于睡眠状态的流金岁月,仍然描绘着“韩式的世界化生活”图卷。
东大门串起的前世今生
要说韩国旅行的“穿越”之功,自然要从东大门开始。这里拥有见证韩国600年历史的城市—首尔的兴仁之门与汉阳(首尔的旧称)之城郭。东大门一直是韩国商贸活跃的地方,一个世纪以前,这里就是首尔人采购日用品的首选之地;1903年,这里已经有韩国最早的电影院;1984年,在这城央之中又建起了蚕室东大门运动场。
此间最新鲜的,就是像山丘一样绵延的东大门设计广场(简称“DDP”)。DDP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著名建筑设计师Zaha Hadid的作品,如今已是首尔地标。和广州大剧院一样,流线型是这座建筑最大的亮点,外部一共用了45133张铝板,每一张铝板都闪闪发光,却又无一重复。周围高楼林立,而这四层楼的“山丘”却如城市中的绿洲,向我们诉说着首尔的过去与现在的水乳交融。
事实上,在建设DDP的过程中挖掘出来的历史遗迹,证明首尔的历史远不止600年。现在,首尔城廓和二间水门、下都监(朝鲜时代的军营)等遗址都完好地保留下来,成为游览景点。
由于历史原因,东大门光熙洞一带是最有国际范儿的,光熙洞曾有“小乌兰巴托”之称,后来又先后成为俄罗斯城、中亚城和蒙古城。现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多个国家的人都会聚集在东大门服装市场。这里除了蒙古餐厅,还有乌兹别克斯坦餐厅、高丽餐厅、哈萨克斯坦美食和吉尔吉斯斯坦餐厅等。
韩国政府为东大门量身制定了“东大门的故事之旅”,虽然不是什么正经八百的旅行线路,却可以从中看到韩国的过去与现在,更可以想象它的未来。众所周知,东大门一直是游客们采购的天堂,因为接地气,这里还活跃着一个特别的群体—进货大叔,他们为各种服装店、零售店进货、配送。在他们装满服装饰品的塑料袋中,绝大部分是源源流向中国市场的。东大门的服装声名远扬,除了“韩式”的名号之外,还因为它制造了一项惊人的纪录:72小时的奇迹。一件新服装从设计、缝纫到在市场上流通,只需要72小时。毫无疑问,东大门的设计师、裁缝师、进货大叔,都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
融入日常的“韩流”
对游人过客而言,应该怎么做,才能真切感受一个国家的过去与当下?关于这一点,我认为韩国做到了极致。
在韩国,我尝试过制作韩纸、韩式扇子、镜子等,几乎每到一个街区都有可以自己动手的工坊。如果你觉得做个陶瓷、杯子什么的已经不新鲜了,那么不妨尝试一下自己做一枚专属的手表,为自己和爱人打造两枚戒指。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日常生活也是艺术,也有独一无二的美妙。
在韩国不同地方,都有可以全然体验韩国文化的所在,尤其是各地的“韩屋村”。韩屋村将韩国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样式承继下来,并加以传扬。从表面看,或许只能看到当年韩国人居住的房子;实际上,韩屋村最大的智慧在于“因人而建”、“因地而建”。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使得建筑物成为标准化建设的复制品,而韩屋村中的传统建筑,表面上工整无比,实际上却是按照主人的身高等作为基准尺寸,以此设计天花板与建筑物整体的尺寸。“因地而建”则是将房屋周边的自然景观引入屋内所作的一切调整,包括飞檐的角度、高度等,总之一切都服务于“引景入房”的宗旨,让主人可以在屋内见证四季变化,寒暑更替。
像韩国人一样“市井”
韩国并非只有靓丽光鲜的明星,这儿的草根生活也很多彩。可能有些爱屋及乌,我觉得连韩国的市井文化都值得大书特书—事实上,市井街巷也日益成为自由行游客必到之处。随着韩国自由行的兴盛,很多国内游客来到韩国,都喜欢上了“韩国人”的生活,比如逛逛广藏市场、到鹭粱津水产市场采购生猛海鲜。
鹭粱津的历史悠久,是韩国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汇聚了全国的海鲜“精英”,成为韩国水产价格每天的定价“基地”,堪称当地人与游客最喜爱的“水产购物王国”。
在鹭粱津,魔鬼鱼、大章鱼、长脚蟹、海菠萝,还有很多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海底动物,齐刷刷在摊档上亮相;被买走之前,这些庞然大物几乎都成了拍照的对象,店家们也很配合。有些店家很有心思,将所有鱼归类、摆放整齐,甚至摆出各种造型,比如按照鱼的大小,摆成一家三口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在店家们热情的招呼中,发现有些老板是中国人,大多来自沿海城市,过来是因为“韩国的海产便宜很多,生意很好”。逛鹭粱津市场,不懂韩语也没什么问题—手语可以保证你畅行无阻;而且这儿有好几家中国人开的档口,从销售水产到海鲜加工,甚至到带路人,都有中国同胞,所以毫无语言障碍。在这里消费,价格公道,不会骗秤。
如果说上午是逛鹭粱津的最佳时机,那么晚上一定要去逛逛酒吧或咖啡馆,喝啤酒吃炸鸡。在《来自星星的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炸鸡啤酒就是韩国人主要的宵夜食品,用的都是本土食材和烹制方法。韩国炸鸡有何特别?据说,在韩国,每家都有自己的炸鸡秘方,比如油炸前在鸡肉外面包上一层隔离膜,鸡肉才会外焦里嫩;或是将韩国产的大蒜、酱油做成的特制调料,均匀地在涂抹在鸡肉上,这样才能炸出香喷喷的油炸鸡。另外,韩国啤酒由全罗南道最佳的黑麦酿造而成,口感浓郁醇厚。
天然和传统间的韩文化
正如韩国啤酒一样,这儿的空气都透着天然气息。
这种“接地气”的特质,源自韩国人深谙的与自然相处之道。这一点可以从韩国化妆品和护肤品受欢迎的程度获得旁证。相比于诸多欧洲大牌,韩国的护肤品价格亲民,而且“韩方”中特别强调自然、植物、无添加。“大长今”李英爱也开设了自己的有机香皂店,使用的原料是济州岛冬柏油、鳄梨膏、红参和冰叶日中花,据称“不加防腐剂,孩子可以安心使用”。
韩国人不仅用的“天然”,也活得天然。全罗北道的茂朱郡,每年都会举办以萤火虫为主题的环保节庆。节庆期间,当地市民和游客都可以在萤火虫之间游玩嬉戏,抓鳟鱼、划竹排。附近的萤火虫公园、九千洞溪谷、茂朱度假村、德裕山国立公园等地都是节庆之余的好去处。想了解天人合一的具体含义,就到韩国的乡野和林间来吧。
由于文化同源,中韩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韩国人大多练习过毛笔书法,用的往往是中国的《千字文》;有些韩屋还有对联,用的自然也是汉字;当然,随着时间的演变,有些汉字表述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
在多年前出土的韩国“酒令具”,上面书写的也是中文字体,如“三盏一去”(三杯一起喝的意思);“弄面孔过”、“自唱自饮”等,据说都是当年在饮酒作乐时的一些“酒戏”的规矩,这个酒令具现在还能在国立庆州博物馆中看到。
韩国人爱喝酒,一点都不逊色于中国的东北人,有书为证。1123年,宋代的徐兢受宋徽宗派遣,来到韩国(当时称“高丽”),发现当地人嗜酒如命,记录道:“高丽人喝酒,不是适可而止,而是喜欢不醉不归。”韩国酒文化中,“洞庭春”是历史最悠久的,据说当年苏东坡对这种酒赞不绝口,留下诗歌为证。据考证,苏轼的确是在喝了“洞庭春”酒后,写下了“二年洞庭秋,香雾长噀手。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贤王文字饮,醉笔蛟龙走。既醉念君醒,远饷为我寿。瓶开香浮座,盏凸光照牖”的诗句,但我无法确定,苏老先生喝的这款“洞庭春”到底是不是从高丽来的。但不管如何,这洞庭春的确是当时著名的好酒,色香味三绝,尤以“玉色”最为诱人。
韩国传统最深厚的传承,当属春节习俗。相比中国的春节,韩国人将传统坚持得更加彻底:年夜饭讲究特别多,必须穿上传统的韩服,饭菜必须是清一色的传统饮食,而且必须全部出自媳妇之手;传统食品自然离不开打糕、烤肉、至少十种泡菜、年糕汤……按照习俗,大年初一早上,家庭成员都要身着韩服祭祖,类似中国潮汕地区“正月初一清晨拜祖先”的风俗;晚辈要给家中长辈拜年,然后才能吃新年的第一餐—年糕汤。
在我看来,韩国文化拥有一种无人能及的本事,就是无中生有,却生出万物,且生得极致。韩国人将一切文化创意都打磨到极致,生出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