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工商助推微企集聚发展
本报讯(汪佩佩)为进一步带动红花岗经开区经济发展,促进企业成长,使经开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红花岗区工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四项措施,按照“遵循市场规律,加大政策引导”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政府扶持政策的杠杆作用,激活大量市场经营主体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引导微型企业集聚发展。2014年,该区将扶持发展微型企业763户,占全市的扶持微企总数的三分之一,将为该区带来税收3亿元左右,对全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律法规,着力完善窗口建设。该局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将符合法律规定的审批程序、依据、标准、条件制作成公示栏,进行公示宣传,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坚持窗口对外、统一办理和集中办理制度,对微型企业提供快捷的办照服务,让微型企业投资者人“少跑一趟路”、“少进一道门”、“少找一个人”,耐心细致做好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竭力帮助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在企业提交的文件材料基本齐全和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尽量让微型企业登记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面实行“一审一核”、和“一次告知清楚”制度,不因业务不熟而增加微型企业的往返次数。
二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着力完善服务措施。打造“规范化”运作模式,从便于操作的角度出发,设计制作了《创业申请书》、《投资计划书》、《评审结果公示表》等模式化文本,为相关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提供了依据。建立“流线化”服务机制。制作公示了统一的申办流程示意图,使申请人能够按图索骥地办理相关事务。同时依托“微企办”的资源整合能力,实行统一接件、流向运转的一站式办公,形成了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流线化”服务模式,方便群众,提高效率。推行“便捷式”登记机制。在畅通微企申办“绿色通道”和落实首问责任制、预约登记、限时办结等服务承诺的基础上,积极为微型企业申办提供咨询、延时、上门、即时、规范、延伸、跟踪、提醒以及登记窗口前移等服务。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缩短前置审批办理周期,同时采取先备案取得注册登记后再办理前置许可登记的办法积极为微型企业发展服务。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中,在各个基层工商分局和注册大厅开设了微型企业“绿色通道”,对微型企业的设立实行“零收费”,从企业注册登记、用地、税收、执法检查等方面最大限度给予优惠或降低门槛,切实加大对扶持微型企业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是围绕发展,面向社会,着力抓好舆论宣传。在红花岗区忠庄客车站、火车站、北京路客车站等地设置宣讲点,吸引大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前来咨询。针对“春运”期间外出务工农民返乡高峰的特点,除在火车站、客车站售票处、候车厅等场所发放宣传资料外,还现场为候车乘客讲解了微型企业的创业标准、扶持对象、申报条件、微企优惠政策、申办流程等相关知识,并鼓励他们返乡创办微型企业。利用“3.15”活动,到流动人口比较密集的北京路汽车站、延安路市民广场等地进行了扶持微企优惠政策宣传。对前来咨询扶持微企优惠政策的从政策到办理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向广大群众宣传了发展微型企业的有关规定和扶持申办程序,制作宣传展板,直观的向市民展示扶持微企优惠政策和申办程序。今年以来,共发放宣传资料9600余份,接受市民创业咨询1820余人(次)。
四是真心帮助,缓解困难,着力做好微型企业后续帮扶指导。结合“四帮四促”活动落实帮扶措施,促成乡镇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微型企业结对子进行帮扶,帮助微型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联系了14户代理记账公司以240元至260元的价格为微型企业规范建账。携手贵州银行中南支行为微型企业获得了7000万元的授信,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8户微型企业正在申请贷款2745万元,其中有25户微型企业已获得1515万元的贷款,其余33户正在补充资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