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63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9-10

远去的中秋

□张维军

  这些天,城里的超市店铺中,各形各色的月饼堆垒成山。人们忙着选购月饼,或自食,或遥寄亲人,或馈赠亲友。

  凭直觉经验,我知道,中秋节又来了。

  在灯火通明、喧闹嘈杂的城市楼群里,看不到月亮,见不着月光。中秋节,除了品尝月饼的滋味,再难有其余的浪漫。

  这早已不是我记忆里的中秋。此时,我难以抑止地怀念乡月,回味儿时被神话浸润的中秋。

  儿时的中秋是神秘的,也是快乐的。中秋节这天,长辈们会讲述一些迷人的神话故事给我们听。开天门呀,嫦娥奔月呀,月宫玉兔呀,吴刚砍桂树呀,一大堆神话,公婆讲给爹妈,爹妈传给儿女,一代代传承,人人都会讲,个个都爱听。

  中秋,关于月亮的故事,大人们讲得绘声绘色、曲折离奇、惊悚怪异,听得我们神魂出窍,直飞到天上去。

  那时,乡间很穷,多数人家吃不饱,穿不暖。吃月饼赏月,乡下农家没兴这样的雅事。

  中秋节,我们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浪漫,家家户户都要想方设法弄点好吃的,如打粑粑呀,买糖食果品呀,买酒买肉呀,搞得挺隆重。

  八月十五这天,家家精心准备吃的。晚饭前,要祭祖,祭月神。吃饭时,要全家围桌吃,表示团圆。对在外和离世的亲人,要先为他们摆放碗筷,酌好酒茶,盛放好吃的饭菜,招呼他们回家过节,然后才动碗筷吃喝,共享天伦之乐。

  晚饭后,人们静待夜幕降临。当皓月升空,全家将饭桌移到院子里,将糖食果品摆上桌,全家人边吃糖果赏月,边听长辈摆月亮的故事。虽然故事年年相同,但总比糖果诱人,我们常常听得忘记吃糖,举头向天,眼睛盯着又大又圆的月亮,心里有无限的遐想和神往。

  我外公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每逢中秋,他都不会忘记给我们讲那些有关月亮的古老神话。我很小就知道,月亮里有桂树,有宫殿,有一个寂寞而美丽的仙女嫦娥,她整日以玉兔为伴。桂树下,有一个叫吴刚的,为了得道成仙,每天在奋力砍着永远向上生长的桂树……这些故事,引起我对月亮产生无限遐想和神往。

  最令人动魄而又好奇的,还是开天门的故事。说是八月十五这天,天上的仙人要办红白喜事,大开南天门,天下凡人都能看到。人们可以去碰碰运气,如果遇到天上的神仙办喜事,这一年他的运气就好,如果遇到办丧事,他就会倒霉。

  一些大人声称自己看见过开天门,说得神乎其神。说是到了后半夜,天上轰隆一声巨响,南天门大开,各路奇形怪状的神仙在里面吹吹打打,又唱又跳……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小孩子对“开天门”一事,万分好奇,都想看看天上是什么情形,神仙是什么模样。我们不知道运气是什么,但感觉办丧事很恐怖,害怕遇上。一个人是不敢看的,我们每年都事先约好一群伙伴,在月光下的院子里焦急地守望着,希望看到天门打开。但是,我们每次都熬不到半夜就被瞌睡虫捉住了,第二天醒来,大家相互一问,谁都没看见什么,总是在希望和遗憾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离开乡间,我在城里的忙碌中过了十多个中秋节,除了年年送月饼、吃月饼,闲心少了,连月亮都难得一见,儿时的美好感受早已荡然无存。

  如今,给我讲月亮故事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已驾鹤西去。每逢中秋佳节,看不到昔日至亲的人,听不到他们熟悉的声音,倍感孤独与思念,满怀的惆怅和失落再找不到安放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