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组织勤指导 谋福利办实事
——省工商联(总商会)倾力助推商会发展
□本报记者 董 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各类商会组织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工商联系统共有1402家商会,商会会员总数共10万余人。省外已成立的省级贵州商会19家,在筹省级贵州商会11家。
为全面加强商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近年来,省工商联(总商会)加强组织建设、深入基层指导,为商会谋福利办实事,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加大商会建设力度,解决商会实际困难
从2013年起,省工商联切实规范和简化商会发起和组建工作,开展了商会组建的“两考察、三帮助”指导工作,即:对商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资质考察和谈话考察,帮助发起人了解组建工作流程、帮助筹备组拟订相关文件、帮助开好会员代表大会,厘清发展思路,凝聚成员共识。二是对于已经成立的商会,省工商联与省民政厅共同开展了“商会评价工作”,委托第三方对商会进行考评,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总体评价等方面对商会进行综合评价,打造了助推商会发展的科学平台;在商会换届时,积极开展指导和协调工作,帮助商会健全治理结构,完善规章制度,推动商会内部“传、帮、带”的顺利实现。三是分季度召开了70余家商(协)会商会会长联谊会,交流商会在党建和内部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助推商会发展,促进商会组织的健康成长。四是省工商联班子成员带头坚持走向基层,走进商会,实实在在开展排忧解难工作。
去年以来,省工商联帮助了贵州省泉州商会、贵州省浙江总商会、市西商会等商会的会员企业解决办证、环评、税收、上市筹备等问题;将50余家省级商会反映的共性问题以提案、建议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努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加速发展。
今年初,省工商联与省委统战部又推出了“双百双千”工程,提出要在今年在全省新建立100家商会,该项工作得到了各市州工商联的积极响应,再次掀起了我省的商会建设高潮。
推动异地商会建设,形成“新黔商”组织体系
为了搭建我省与各省(市、自治区)的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去年3月,省工商联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推动省外贵州商会组建工作,派出专门工作组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找寻、发掘贵州籍企业家资源,组织他们开展筹备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工作支持。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原有的9家省级贵州商会的基础上,推动新成立国内省级贵州商会10家,目前在筹建的省级贵州商会11家,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在全国初步形成了“新黔商”的组织体系。
去年6月,省工商联在天津召开了全国20家异地贵州商会(筹备组)建设工作会议;今年2月在贵阳召开了“天下贵州人”新春联谊活动;今年3月在郑州为上海市贵州商会等9家异地省级贵州商会授贵州省工商联、贵州省商会驻当地商会经济联络办公室牌……
据了解,今年9月,省工商联将组织召开“首届贵商发展大会”,届时,来自全国各地贵州商会的企业家们将欢聚一堂,共商兴黔大计。
开展民企职称评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省工商联经省人社厅授权,积极开展了全省民营经济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工程、农业、工艺美术系列任职资格申报和评审工作。去年该项工作启动后,省工商联先后向各市州、各省级商(协)会、各民主党派省委开展宣传广泛动员工作,历时半年,共收到3520名申报者提交的材料,由省工商联职评办组织评审的有2492名,其中高级879名、中级1160名、初级453名。经过初审和复审,共有2162名申报者通过,其中高级660名、中级962名、初级413名,通过率分别为75.08%、82.93%、91.17%。
评审期间,全国工商联会员部部长王瑗亲临答辩会场进行指导,她对省工商联开展的这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对贵州省人才工作的贡献,对非公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贡献。
该项工作得到了民营经济界的积极响应,受到了参评人员的真心拥护,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切实推动了我省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的建设。申报中,省工商联授权各省级商(协)会作为直接推荐单位,赋予了各商会对会员管理的工作抓手,增强了省工商联在商(协)会中的凝聚力,积极调动了商会组织的工作热情,为新时期商(协)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作了有益的探索,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的充分肯定。
8月8日,省工商联与来黔考察的天津市工商联就商会组织建设进行交流座谈。(记者 董 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