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629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8-26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助力同步小康进程

——铜仁市政协委员助推铜仁跨越发展纪实

□杨云超 本报记者 杜 薇

  2012年1月,385名来自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优秀代表,以首届铜仁市政协委员的身份登上铜仁的政治舞台,共同肩负起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助力同步小康进程的历史重任。

  两年多来,这支队伍增至391人。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倾情奉献、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成为铜仁“三化同步、一业振兴”的重要生力军,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立足本职作贡献 勇当行业带头人

  目前,市政协委员与全市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10740。这些“万里挑一”的政协委员,立足本职岗位,争作多作贡献,创造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业绩,绝大多数已成为各自行业的引领者和带头人。

  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安杰委员,所带学生多次在全国、省青少年体操项目中摘金夺银,是铜仁为数不多的“金牌教练”。

  来自卫生系统的肖红云、舒振林、钱敏、谭斌、赵松林委员,在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多项科研课题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成为各自领域的权威专家。

  作为全市文学艺术界的优秀代表,杨国勇、杨修林、吴绪平委员不仅积极向各类国际和全国性大赛报送反映铜仁风情风光的优秀作品,还多次组织策划宣传推介铜仁市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性摄影大奖赛,为提升铜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推进全市旅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多年从事旅行社经营的杨昌书委员,因其在创新服务理念、带动青年就业、积极回馈社会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成为首位“贵州省劳动模范”的旅游服务行业人员。

  ……

  据初步统计,仅2012年以来,市政协委员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就达200项(次)。他们用优异的业绩向世人宣告:了解政协,从了解我们政协委员做起。

  融入政协成主体 履职尽责展作为

  政协被誉为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之地,正是因为有了政协委员这个庞大的“人才库”、“智囊团”。全市广大市政协委员始终把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作为应尽的政治职责,自觉在参与政协各项会和活动中发挥优势、履职尽责,成为市政协助推发展、争作贡献的中坚力量。

  2012年7月27日,市长夏庆丰与政协委员进行面对面座谈。14名委员围绕“创新抓好土家族、苗族地道药材的产业化开发”、“全方位地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设立重点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办公室”、“加强电动车管理”、“保障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调研经费”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引起夏庆丰高度重视。围绕委员们在发言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夏庆丰一一进行解答。通过深入坦诚的交流,凝聚了共建美好幸福新铜仁的强大合力。

  开展以“每位政协委员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委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为贫困村办一件实事、委员中的商会负责人落实一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为主题的助推扶贫攻坚“三个一”活动,是市政协积极响应市委关于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号召的重大创新之举。活动中,385名市政协委员结对帮扶贫困群众415户、投入资金18.87万元,29名委员中非公经济人士为41个贫困村办实事76件、投入资金370万元,9名委员中的商会负责人落实产业项目12个、投入资金1.65亿元,成为活跃在全市扶贫攻坚主战场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优化铜仁市发展环境,70多名市政协委员参加了市政协召开的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座谈会和对铜仁供电局供电服务承诺事项兑现工作的专项民主评议,委员们在参与中提出的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审批程序、优化诚信环境、拓宽融资渠道等90多条意见建议,大多数已经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采纳落实。

  架起党群连心桥 代表各界建诤言

  政协委员是通过界别协商推选产生的,要代表界别群众行使政治权利,应尽量将所代表界别群众的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反映出来。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广大政协委员自觉深入基层群众当中,认真反映群众呼声,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党委、政府与各族各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善用提案建言献策。在市政协一届一次、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433件,经审查立案后交办357件,这些提案得到市政府及相关承办单位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对铜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针对彭香筑委员《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建议》,市政府出台了《铜仁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办法》,提出了“五十二条”规定,制定了《铜仁市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细则》及创办微型企业“3个15万元”扶持政策。收到杜长琳委员《关于加快建设铜仁第十五中学的建议》后,承办单位全力争取到第十五中学新建项目被列入省人民政府“三项突破工程”实施,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

  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委员们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关注民生、助建和谐的重要渠道,收集反映社情民意56条,推动了一大批民生问题的加快解决。“尽快启动国有公交公司”的社情民意,已促成市国有公交公司的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规范了城区公交营运管理。针对“解决铜仁中心城区停车难、规范校车管理、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等社情民意,相关部门均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已实实在在转化为便民惠民的具体措施。

  一分耕耘,几许收获。在投身铜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391名广大市政协委员已经迈出坚定的步伐。我们相信,这些步伐将迈得越来越厚重,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