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花正红 惠水正美
□本报记者 周 娅 李 丽
深厚的历史底蕴,秀美的山水田园,以及绚烂的民族文化,一直是惠水县引以自豪的旅游资源禀赋。近年来,惠水县在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的同时,创新规划理念,着力打造了涟江度假旅游综合体,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引来了活水,注入了活力。涟江度假旅游综合体以国家涟江水利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北起长田工业园区,南抵好花红镇,全长约30公里。该规划区主要以涟江两岸秀美的田园风光及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为载体,发展集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和民俗旅游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产业。2013年,景区的四个主要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9.67亿元;2014年总投入7.2亿。如今,在涟江度假旅游综合体的引领下,惠水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科学规划编织惠水壮锦
因拥有一泓“惠民之水”而得名的惠水县,不仅得益于“惠民之水”的滋润与养育,更有着羡塘燕子洞、抵季奇山异石、断杉海里峡谷、涟江万亩大坝和好花红镇布依族民歌等旅游资源,把惠水这片富饶的土地装点得格外娇艳。
据惠水县副县长罗国江介绍,2012年,惠水县立足区位优势及本地资源禀赋,积极调整城镇发展规划,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体现了惠水县着力打造山水田园城市和民族文化旅游胜地的战略决策。在经过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突出了惠水山水资源、田园美景、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绘制了一幅“城江相依、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蓝图。
城镇规划是否能够做到准确定位,是推进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惠水县在编制城乡规划中,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以惠水县城为龙头,以建制镇为重点,以乡村为补充,完成了县城总规第三轮修编,风景名胜区等专项规划及县城控规编制,县城规划区外乡镇总规,重点建制镇集镇区总规、修规及192个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基本实现了全县城乡规划全覆盖,为指导城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总规中更是勾勒出一幅山水、田园、人文融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景观。
羡塘燕子洞、抵季奇山异石、佛教胜地九龙山、海里天生桥、岗度瀑布群、涟江、百鸟河、清河……,走进惠水县,扑面而来的就是这一幅幅山水相依的画景。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为惠水县创建山水田园城市提供了客观条件。
羡塘燕子洞被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世界城市合作组织中国委员会、亚太人文与生态价值评估中心、中华绿色版图工程生态示范基地等机构确定为“国际爱燕总部基地”。2012年,涟江水利风景区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国际爱燕总部基地”和“国家水利风景区”两项殊荣,为惠水县打造旅游综合体以及提升景点价值奠定了基础。
璞玉仍需雕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科学规划是关键。去年初,惠水县根据《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要求,委托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集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概念性规划为一体的《惠水县涟江度假旅游建设发展规划》,先后通过县级评审和州级审查。去年11月又通过省级审核。省、州评审专家组对惠水县编制的《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规划》理念超前、主题突出、思路清晰、任务明确、定位准确、内涵丰富,是一个较为成熟和高水平的规划成果。特别是涟江—燕子洞风景名胜区规划出炉,标志着惠水县山水资源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
围绕创建“山水田园”新城,惠水县还大力实施涟江河整治工程,同期启动了涟江河两岸绿化工程和植树造林15万亩工程,力求实现森林覆盖率51.5%以上,不仅要使“水”成为城市的主要生态元素,更要把城建在“林”中。
山水田园扮靓涟江风光
养育了惠水人民的涟江,被惠水人骄傲地称之为“母亲河”。涟江纵贯惠水县境南北89公里,流经11个乡镇,灌溉农田面积达25万亩。而素有“贵州第一坝”美誉的涟江大坝更像是慈母的乳汁无私地哺育着惠水人民。
绵延数10公里的稻谷、花卉、橘园、翠竹,把涟江大坝装点得格外妖娆。看万顷良田,嗅稻花清香,每逢傍晚,村庄便升腾起袅袅炊烟,如诗般的乡村美景散落于涟江两岸。
让涟江大坝还原自然风貌,尽显田园风光,是惠水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一项重要举措。据介绍,涟江万亩大坝规划核心区面积约3万亩,拓展区12万亩。整个园区覆盖(原)高镇、和平、三都和好花红等乡镇。自园区启动建设以来,先后引进6家精品蔬菜种植公司和2家花卉苗木种植企业,投入资金总额达1亿元。涟江万亩大坝正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也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是惠水县现代农业园区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省林科院针对惠水县城镇化发展总体目标编制的《惠水县花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末完成花卉苗木种植5万亩。
“两岸青山郁郁葱葱,四季如春鲜花开放。”涟江风光将把惠水装扮得更加美丽。
民族瑰宝倾倒神州游客
在距离惠水县城18公里处有一座布依族村寨。据寨子里的老人说,这座寨子已经有500年的历史。得益于“好山好水”滋润的布依族同胞,用心谱写了一曲响遍神州大地和大洋彼岸的“好花红”民歌,真诚地回馈了养育她们的这片神奇的土地。
惠水县布依族同胞创作的“好花红”民歌,不愧为布依族文化瑰宝;而同样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枫香印染技艺,也是布依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丰富的少数民族人文资源,为打造蕴含民族文化特质的旅游产品提供了“原材料”。去年,(原)好花红乡被列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惠水县以此为契机,编制了具有布依族风情特色的建设发展规划。规划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以打造沿涟江两岸“千户好花红布依寨”为重点,并配套建设商业休闲区和民族文化旅游区,总投资约20亿元。一期 “好花红布依民族风情寨”项目工程于去年2月启动,预计总投资2亿元,包括好花红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好花红社区服务中心、好花红布依宾馆、好花红滨河湿地休闲区等分项,预计2015年全面建设完成。
坐落在惠水县涟江新区中心的“好花红广场”建设如火如荼,A区主体架构基本完工,并进入广场铺装,B区土石方开挖已经结束,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0.28亿元。
“好花红广场”是惠水县重要文化和民生项目之一,广场以惠水布依族文化风情为主,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把民族元素巧妙地融合到设计中,与周边建筑、山体、水体等因素协调一致,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幅“山为骨、水为魂、绿为脉、文为蕴”的壮丽画卷。
九龙山景区
景区内的九座山峰以左三、右三、后三的顺序排列成一把天然的大椅子,中间另有一座小山峰傲居主位,呈九龙抢宝之势。景区内九龙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是黔中三大佛教圣地之一。
提示:从惠水县城沿建设西路、309省道到四公里太子佛道场牌坊,右转弯沿景区公路经野鹿、新寨到达九龙,在县城金三角有专线公交车直达,有农家乐接待。
好花红村
地处好花红镇,座落在惠水县城南部15公里处的涟江河畔,是布依民歌《好花红》发源地。好花红村居民建筑独树一帜,农耕传统文化保存完好。村中的一幢老屋,年代久远,布局精美,是我国保存得最完好的、规模最大的、最典型的布依族杆栏式建筑,被中国布依学会命名为“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提示:从惠水县城沿101省道,经卧龙、三都到毛家苑,在毛家苑右转弯沿油路前行1公里到达,在县城西门有专线农村公交到达好花红,有农家乐接待。
涟江公园
公园座落于县城涟江河畔,故得名,是集休闲娱乐、避暑消夏、康体健身、植物科普教育、文化活动、亮化观景为一体的城市休闲公园。
交通提示:贵惠高速惠水出口直行经过2次红绿灯,再经过惠民桥即到达。
羡塘燕子洞:
景区坐落在惠水县城东南74公里羡塘镇境内,集山、水、洞、谷于一区,融雄浑奇险、秀美清幽于一图。燕子洞高约215米、宽50米,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候鸟栖息洞穴及国内溶洞口最高的洞穴。
提示:从惠水县城沿101省道经三都、甲戎到达断杉,在断杉左转弯,经抵季到达羡塘,步行约3公里到达景区核心,羡塘有餐馆、旅馆。
惠水景点推介
摆金马肉
地点:惠水县城小吃城
黄焖羊肉
地点:惠水县城环城南路
全牛火锅
地点:惠水县城涟江中路
小河野生鱼
地点:惠水县假日小河
国家级传承人杨光成在绘制枫香染。
六月六约会
国家级传承人杨光成在绘制枫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