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思驰骋
——赏贵阳市政协主席陈石画作《神驰》
□本报记者 万里燕
为了庆祝建国65周年,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举办的全国性综合美术大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将检阅五年来中国美术成就,评选中国美术最高奖“中国美术奖”。为了迎接这一盛事,由贵州省文化厅牵头举办了“美丽中国梦·多彩贵州风·庆祝建国65周年贵州省美术大展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选拔展”,半年来共收到全省1168件应征作品,展览入选320件,在这当中又另选一部分优秀出色的作品送到北京参加全国展览选拔,贵阳市政协主席陈石的画作《神驰》就在其中。
第一眼看到《神驰》,脑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是徐悲鸿的《奔马图》,纸面上一白一黑两匹骏马如电疾驰的四蹄、健壮虬结的肌肉、迎风飞扬的鬃毛和马尾无一不透出徐悲鸿笔下的神韵,而骏马的神态和仰天嘶吼的惬意,又透着上海名家黄若舟画马的神韵,但当笔者仔细观赏的时候,却好像又和这两位名家无关了。神驰者,神思驰骋也,能让笔者在第一时间思绪联翩也是名副其实了。
今年是建国65周年,正值马年。中国人讲究什么年就说什么,画什么,于是马年说马、画马正合时宜,恰切主题。而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除了虚构的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占有着特殊地位外,马可以算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最爱的动物之一了。
马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吉祥的动物。中国历史中有一个极有趣的“马文化”现象,不论农耕民族的中原文明,还是西部游牧部落的草原文化,无一不与马相关联。不论是诸多石窟岩画记载,还是林林总总碑文勒石述事,抑或民间传说,马总是出尽风头,独占鳌头。马的驯化相传最早在黄帝时期,当年黄帝于桥山上发现了神奇的野马,令子民们将其擒获,渐渐驯化成后来的家养马匹。由此种种可见马对中国人的重大意义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
《神驰》中的马,线条遒劲,身姿轻灵,纵横驰骋,充分体现了马不扬鞭自奋蹄的可爱和执着精神。在参展的众多油画、版画、水彩画中,陈石的这幅水墨国画于黑白之间独成意境,自有情趣。中国画历来讲究写意,讲求“以形写神”,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注重虚实结合,夸张与喻意相辅相成。就如《神驰》表现的一样,只用寥寥几笔勾勒,或浓笔重抹或淡墨皴染,马之神态,马之跃动,马之思无前,尽呈现于画面上。
中国有很多和马有关的成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马上封候、马腾大运、龙马精神,等等。马年画马本属传统,在建国65周年之际,《神驰》中的这两匹骏马又富含了特殊的含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吹响深化改革号角的大背景下,中国将进入一个开拓奋进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在新的一年,必将跃马前行,朝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驰骋。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程,也将赋予这个马年不平凡的历史意义。《神驰》中的这两匹骏马,疾驰的四蹄下没有画出道路。我不禁想,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直延伸到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