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民间投资超过三千亿元
贵州民营经济成经济社会发展“主力军”
本报讯(记者 田锦凡)日前,三年一次的贵州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与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合并召开。尽管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略显“低调”,会上所透露出“贵州民营经济持续高位增长运行,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总额已超过3060亿元,增长率达到30%以上”的信息,却被业界迅速传播并予以深度解读。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贵州民营经济占比突破43%,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400亿元,民间投资突破5000亿元,市场主体突破120万户、注册资本突破5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30亿元,增长20%以上;全社会民间投资总额超过3060亿元,增长3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9.28万户;注册资本新增1038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新增就业指标完成全年过半任务并有较大突破,达到43万人。
官方据此认为,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贵州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在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中勇挑重担,是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重要突破口,更是贵州经济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困难局面下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1年3月28日,贵州首次“高调”召开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发出了“动员令”。随后,该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3个15万元”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民营企业享受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覆盖面最广、优惠程度最大、涉及内容最多的优惠政策。
据了解,通过三年多的“政策上放松、准入上放宽、市场上放手”,贵州在政策、资金、人才、金融、服务等方面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去年初以来,全省民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的风险,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社会贡献突出。截至目前,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达到43%;民营经济增加值比2010年增加1823亿元,达到3430亿元。“自2011年实施三年倍增计划以来,民营经济已形成千帆共发、百花争艳的蓬勃局面,成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前述大会上,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如是表述。
不过较之发达省区,贵州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差距: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仅为东部发达省份的10%左右;2013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户均注册资本45.7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2%;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民企仅有20家,全国民企500强仅占1家。贵州民营经济面临着“体量小、体质差、实力弱”的现实挑战,如何运用现有优惠政策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将继续考验该省相关各方的智慧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