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6期 本期1609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7-22

贵州:民资掘金养老服务业

□本报记者 张 洁

  截至2013年底,贵州省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48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4%,据省老龄委、省统计局分析,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635万,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65万。

  而截至2012年底,我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只有10.5张,远低于全国22.24张的平均水平。在拥有400多万人口的贵阳,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城区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

  在省政协委员、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省民政厅副厅长杨春兴看来,政府应鼓励社会资金兴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开展多形式、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

  养老机构,已经成为了“朝阳产业”。

  民资涌入养老服务业

  全省知名企业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一家紧跟国家政策、专注实体项目,着力于以资本和产品经营为联结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集工业、金融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实体企业。据了解,该公司也看好我省养老产业这块巨大的“蛋糕”。

  据中航工业贵州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霄介绍,贵航集团决定将70%的业务倾斜在民品和现代服务业上。为此,医疗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旅游及汽车露营地产业将是中航贵州资产管理公司主攻的三大板块。

  然而在余霄看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独生子女的社会压力很大,空巢老人的问题愈加凸显,因此养老产业市场潜力尤其巨大。“一方面,我们调查发现,预计2014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如果按照3%的老年人口对养老产品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则潜在客户量将达到6000万人;另一方面,老人面对养老机构时最常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民间养老机构数量很少,二是养老床位十分紧张,可见养老机构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余霄说。

  在此背景下,5月12日,中航工业贵州贵航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贵州比兰德养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金桥忠信投资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建“贵州中航工业贵航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决定投资开发“贵州中航杨眉国际养老俱乐部”项目。

  据悉,中航杨眉国际养老俱乐部选址于花溪区青岩镇杨眉村,拟规划建设用地500亩,环境配套用地2000亩,共计2500亩左右。项目总投资及运行成本34.5亿元,计划2015年3月全面动工并在三年内完工。

  余霄介绍,该项目集合国际国内最先进的养老功能社区经验,特别借鉴美国“太阳城”、新加坡“乐龄公寓”、日本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创性研发并推出现代养老配套七大功能系统,集医疗、休闲、旅游、文化为链条的产业集群,建成后将是全国功能最完善的大型综合养老机构。

  “民间资本迫切希望在养老服务业领域发挥作用,养老服务业也迫切需要引入民间资本以求发展。中国养老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余霄表示。

  政策撬动行业发展

  养老格局的转型需要政府的支持。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的土地、规划、税收、补贴等关键要素上都有很多新的突破。

  对此,业界人士指出,《意见》的出台是政府层面利用政策撬动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到养老服务产业之中,使得养老服务能满足不同人员的养老需求。

  “未来,会有很多空巢老人面临养老之困,现在政府放开了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门槛,这其中蕴藏着诸多机遇。”我省某投资公司高层表示,该公司正主动出击,寻找好的养老项目,“一旦发现,坚决跟进。”

  实际上,记者采访调查发现,仅贵阳市目前就有养老机构百余家,而民营资本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养老是个社会问题,应该在政府引导下整合社会资源来共同解决。”一位资深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做好民营养老院这件事非常复杂与困难,其中政策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原则,《意见》提出通过政策扶持、制度规范、资金引导、奖励督导等手段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并制定出台税费减免、资金补贴、信贷支持、市场准入等综合配套优惠政策措施。

  据省政府报告显示,我省今年预计筹集3亿元用于养老机构建设,将新增养老床位3.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将从现有的10.5张增加至23张。

  困境犹存 亟待助力

  “养老机构是微利行业,不仅要保证老人吃穿用所需,还要考虑到老人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心理慰藉、医疗服务等需求,投资量大。”上述资深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其介绍,一个设施齐备的养老院,按照不同的规模,投资从几十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旦选择了养老院,就必须面对“投入大、周期长、周转慢、利润低”的现实。无论何种规模的养老院,收回成本的时间都要5、6年甚至更长。

  “如果没有政府在土地等方面的扶持以及经营中的补贴政策,民营养老机构的持续运营就很难执行。”该负责人说,“从目前看,民营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不是很高,平均只达60%左右。”相对于公立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一般都位于偏远郊区,医疗和配套设施相对薄弱,并且,民营机构需要考虑成本,价格相对公立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入住率提高,而入住率的不足又进一步制约了投资成本的回收。

  位于花溪某养老院前期投入100万,经营10年来一直在不断投入,面积从1000平方米扩大到目前的2500平方米。“说没有收入?那不真实,但是回收的资金又都投进养老院的建设了,到目前为止,成本也没拿回来。”该院院长告诉记者。该院长还算过一笔账,如果把养老院的房子出租,一年能获利百万元,而该院开业的前5年,在住进数十名老人的情况下,却还在亏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投身于养老机构的创业者,虽然看好养老市场的远大前景,但真正敢于拿出资金投入这个行业的,多是出于对老人的关爱之心与社会责任感。

  对此,诸多业内人士建议,在发展养老机构增量时,国家应加快落实好民办公助的政策,鼓励民办养老院发展,加大补贴力度;而在盘活存量时,应实行公办民营的政策,如果民间力量有进入的意愿,就应该通过改制改造给民间力量兴办。“一旦国家放手并资助民间力量,民办养老院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