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5期 本期1609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7-22

公平竞争环境比黄金更重要

□田锦凡

  推进公平同时是中国社会进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近一周来,舆论津津乐道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4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的场景。总理关于“向民间资本更多敞开准入大门”、“让市场充分竞争公平竞争”的指示及相关部委负责人当场“保证”,收获广泛点赞。业界高频关注市场公平,如同热盼全面深化改革“落地”——二者从具象和宏观层面,深刻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前景。

  企业的诉求显得有些迫不及待。在座谈中,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直言,不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只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也表示,“我们不需要政府补贴,我们就希望公平。希望国家有更严格的行业标准限制,让市场主体发挥作用。”总理对此连连点头。

  不要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只要市场公平,多少与政府一贯的政策布施、企业一贯的发展需求格格不入。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时发声“要”公平,以往也十分罕见。不过,这恰好说明了当前市场主体享有公平竞争权之难。连与国有资本沾亲带故者都难,“势单力薄”的民间资本自然是难上加难——对其而言,一个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比补贴来的真金白银更有含金量。这是从长计议的理性认知。

  优胜劣汰乃万物之自然法则,企业本应投身市场参与竞争。出身草根、天性勤劳的民企,从来不惧怕市场竞争之激烈、惨烈,其投资多元、自主灵活的特性及其企业家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拼搏的创业精神,使之更富有直面市场、竞争制胜的能力。只是,这种竞争的必要前提是法治和公平。否则,优难胜、劣犹在,受伤者唯有广大的市场。

  现实难免否则,备受诟病的“玻璃门”、“弹簧门”仍屡见不鲜。7月11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宣布共同出资100亿元,设立主营铁塔建设、维护和运营等的“铁塔公司”,并采用市场化运作。此前有消息称,该公司将吸引民营资本进入组成混合制企业,但从目前三大运营商各持40%、30.1%和29.9%的股权来看,民资已遭出局。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民企在行业准入、人才、资金等方面遭遇不公正、不公平对待,问题依旧,表现方式却不断翻新。中国电信业改革步伐自去年开始提速,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扩大电信业对民企的开放力度,目前已在一些领域率先实行,如发放虚拟运营商牌照、宽带接入网业务向民资开放、民企获准从事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然而,引进民资股份后,让其扮演怎样的角色、行使多大的权利,能否理顺政企市多边关系、充分进行市场竞争等,在监管者的权衡及各方博弈中,目前仍是一个不甚明朗的命题。因此,即便业内认为民资入股铁塔是未来大趋势,民企也只能表示谨慎乐观。

  对于民间投资,国家早有明文规定“法无禁止即可行”。文件式准入的下一步是制度性准入,近几年有所推进,但执行不力,收效难言理想。在现实面前,若政府部门总以行业管理者、监督者自居,延续旧有规则地用口头的文件、规定代替实际行动,则阻碍民资发挥更大作用的“隐形大门”恐仍难拆除。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看不见、摸不着,但市场主体能感受得到。李克强总理7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指出,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出和落实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推进市场公平不能光靠总理喊嗓子,手掌行业大权的各部门该用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