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553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4-10

  近年来,随着我省各地农民艺术活动的不断举办,乡村歌手大赛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其间,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农村歌手,不仅引导着乡村群众追求健康而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使自己从乡村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天地。

贵州农民歌手唱红大江南北彰显文化自信

□本报记者 曾 丹

  农村少年张恒远追梦音乐

  2013年,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来自贵州黔东南的农村少年张恒远,用他那沧桑沙哑的嗓音给导师和观众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夺得了第二期《中国好声音》的亚军。

  张恒远出生在黄平县重安镇,父亲在镇上教书,母亲务农。先前,他的父母只希望孩子远能安安分分地读书,然后找个个安定的工作。可是,张恒远从小就对音乐着迷,父母拗不过他,只得让他出去学习音乐。“当时我念的是美声专业。不是因为我喜欢美声唱法,而是因为我去的那个学校跟音乐有关的只有美声。”在学校里,张恒远第一次接受到了半专业的音乐系统培训,也第一次接触到了电子琴。

  “我希望自己为梦想活着,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我要对得起自己的青春。”或许是农村长大的经历让张恒远身上多了一分干净质朴,少了许多浮华躁动。在平时,张恒远是个不折不扣的宅男,“有事才出门,。”电子琴成了他宅在家里时的好伙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恒远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音乐朋友。虽然大家都没受过什么系统的音乐教学,对于音乐的热爱仍然将他们牢牢地捏在了一起。

  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也没有光环笼罩的过去,张恒远的成长历程倾注着他对于音乐的执着和热爱。来到《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这个不太会说话的农村少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每当谈到音乐,张恒远的身上就充满了干劲:“音乐是我一辈子最好的朋友。”他说,“希望能一直唱到生命的尽头” 。

  贵州“农民歌手”大放异彩

  今年3月28日,我省黔西南州晴隆县举办了首届“美丽乡村”苗族歌手大赛。当天,来自苗乡的11支参赛队尽展歌喉,为现场上千名观众献上了一台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视听盛宴。

  2012年12月4日,我省黎平县岩洞村的吴金燕、吴培园等9名农民歌手登上了央视《小崔说事》栏目,现场演唱了原生态的侗族大歌。

  在“开场白”中,9名女歌手唱起了侗族大歌《走进仙游山》,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观众。主持人崔永元和王雪纯评价说,这歌声很干净、很动听,贵州的侗族大歌不愧是旷世奇音、民族之魂、人类之心。

  而在之前举行的“蓝色经典·天之蓝”杯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类别半决赛中,我省选送的3组原生态选手也是大放异彩。比赛中,我省土家族选手山哥山妹组合演唱的《十七八岁好唱歌》,获得了91.875分的好成绩,苗族游方歌组合演唱的《游方趁年轻》获得了92.469分,而从江小黄男生侗族大歌队演唱的《酒桌大歌》更是获得了93.906的高分,由于得分较高,我省3组选手顺利地全部进入了单项决赛。

  “贵州出了一个‘山歌帝’陈思屹,他的视频红遍了网络!”记者在省群众艺术文化馆采访时,那里的工作人员说,在2011年的网络上,陈思屹让更多的人们知道了贵州山歌的原生态魅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陈思屹出生在普安县龙吟镇的一个苗族村落,那里的村民世代有唱山歌的习俗。男女相识恋爱到成婚,几乎是以歌为媒,在山歌中表达爱情,靠山歌喜结连理。生长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的陈思屹也不例外。

  1995年10月,时年21岁的陈思屹,应昆明一音像公司之邀,出演电视剧《情债》,在剧中扮演江南首富角色。“在拍戏过程中,闲暇之余,我喜欢唱民间山歌,那一唱,竟然把老总杨建迷住了!”电视剧演完后,杨建邀请他拍一个《劝世文》的歌碟。与陈思屹搭档的是一个在昆明已出名的美丽女演员马丽波。初次见面,马丽波即用云南山歌调对他唱了一首歌:“哥哥是个远方人,来自贵州哪个城。哥的人才很子弟(很棒),哥的歌声很迷人。”他当即回了一首:“妹的山歌好山歌,千里有缘来相合。哥是贵州陈思屹,妹是云南马丽波。”山歌对完,马丽波说了句,“想不到你不但歌声好,还能在一分钟内将两人的名字融合在歌词中,太难得了。” 《劝世文》经过两人的搭台配合,一出来就火了,很快在市场上畅销。

  改变他人生的一首歌是和冯敏合作的一首地道的民间山歌——《威宁是个好地方》。

  因为这首歌,他很快走红网络,被网民热捧为“山歌帝”,网络点击率目前高达230多万次。

  “贵州的文化特色是山地文化。在我省人口最多的农村,每逢传统节日或村民生活中的大事件,我们能看见大批农村歌手活跃的身影。”有专家指出,我省地处山区,由于大山阻隔,山地人民平时的生产和生活都简单而单调,为了排遣简单生产和单调生活的枯燥寂寞,制造生活的乐趣,山民们世世代代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创作并积淀出紧贴近他们生活的文艺作品,自娱自乐,也娱乐他人。因山地特色而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其中,力度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是在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村。农村歌手最富于激情,最具生命的活力。

  “我省各地农村歌手热情高涨,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农村歌手创造的。”专家指出,典型的农村歌手例子有:黔西南的查白歌节,歌手们不惜步行数百里,自费赶来参加;其参与热情之高,足以感天地!再如贵阳市的布依族桃花歌节,群众自愿出钱参与赛歌,人人争当歌王。惠水好花红乡的农民歌手把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唱进了中南海,深受当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喜爱。如今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经农村歌手一代代传唱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走出了国门,唱到了世界顶级音乐殿堂——维也纳歌舞厅!

  搭建广阔音乐舞台 扶持农民歌手

  “竹板一打啪啪咂,先向各位问声好,我们上台来宣传,八学八增表一表,落实两代会精神,提高科学化水平,科学发展为指导,教育干部为纲要,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经济发展为基石……”这是毕节市金沙县平坝乡双星村农民文艺宣传队在开展“八学八增”活动中,自编自演的群口快板。

  据了解,近年来,金沙县以双星村为代表的124支农民文艺宣传队4000多名队员活跃在26个乡镇240个村(社区)2779个村民组,不断创新“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看农民”创作表演模式,用鲜活的载体为农村经济发展构筑了高昂奋进的精神高地。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县各地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文艺宣传队如雨后春笋,由起初的自娱自乐发展为有组织的活动,在村组院落和田间地头,以绘声绘色的表演,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唱出了时代的主基调。

  为整合资源培育文化,2003年10月,金沙县委宣传部牵头举办了“首届农民艺术节”,组织500多人共演出文艺节目80个,观看文艺演出人数达25000多人次。2004年8月,该县平坝乡双兴村农民姬益强自掏腰包1000元率先在全县组建了一支有活动阵地、有表演风格的文艺宣传队伍,首创“农民写、写农民、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看农民”模式,组织开展巡回演出活动,近10年间,他们就创作了小品、相声、小话剧、快板、歌舞、三句半、对口词等100余件,自编文艺节目140余个,开展巡回演出350余场次。在双星村农民文艺宣传队的示范带动下,该县城关、岩孔、平坝、沙土等乡镇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宣传队伍,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5岁。一些边缘乡镇的宣传队也从零散的组合逐渐演变成有规律的活动,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农民文艺宣传阵容。

  前不久,遵义市在绥阳县举办了一场全市“乡村歌手红歌赛”。比赛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以及反映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民生活为主题开展。

  比赛分原生态、通俗和民族唱法三组类别,以县、区(市)为单位组队参赛,各县、区(市)分别推荐选手参加比赛。

  优美的歌声,淳朴的情感,带着浓浓的泥土味和清新的时代气息。凤冈选手曾刚、吴琦一曲《情妹都爱少年郎》的原生态唱法,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76岁的朱昭仲是新蒲新区原生态唱法选手,他在自编自唱的《新区新貌》中,唱出了主人翁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和衷心赞美家乡的深厚情感。

  “对我省农村歌手进一步普查、分类,建立贵州农村歌手信息库,并建立专项基金,对有代表性的农村歌手进行专门资助,进行加工提炼,使其从农村走向舞台,走向大众,发展贵州山地文化。”有专家指出,在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如能为农村歌手们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既能引导乡村群众追求健康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促进农村文艺人才的成长,进而能对社会做出特殊贡献。

舞台上的张恒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