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464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0-24

黔中名药竞芬芳

——中国·贵阳药博会的历史回顾

□本报记者 黄福九

  贵州是著名的中药材资源大省。号称“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全省现有中药材品种4802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0万亩,种类、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制药企业近30余家,医药产业已成为贵州的五大产业名片之一。

  2012年,贵阳市5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56.49%。全市现有医药制造业73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国有企业1家;拥有国药准字号药品1079个,其中,专利药品671个;全国独家生产产品116个,苗药品种106个;涌现出“益佰”、“同济堂”、“神奇”、“德昌祥”等一批全国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品牌。

  预计到2015年,全省医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据有关资料统计,贵州出产的中药材及中药、苗药,不仅行销全国,不少的产品还远销海外,尤其质量,广泛得到认可,深受普遍好评。

  2013年4月,商务部确定中国·贵阳中医药(民族药)博览会为2013年度贵州省唯一一个商务部引导支持展会。根据贵州省商务厅印发《2013年贵州省开放平台(1+2)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中国·贵阳中医药(民族药)博览会等三个展会为2013年度贵州省重点开放平台。

  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打造医药食品(健康)千亿产业的规划,以及加强与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领域大格局合作的要求,为进一步内引外联,扩大交流合作,促进产业跨越升级,打造“中国生态药都”的产业品牌,以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医药食品(健康)产业发展为抓手,努力将“药博会”拓展成为推进全市、服务全省的医药食品(健康)产业的发展平台。

  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展示现代制药技术成果,扩大行业信息交流与合作,探索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为中医药制造、流通产业及卫生、科研单位搭建专业性的展示洽谈平台,第九届中国·贵阳中医药(民族药)博览会暨北京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对接活动拟定于10月25日-27日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贵阳中医药(民族药)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8届。今年举办的2013第九届贵阳药博会,将进一步秉承专业化、国际化的举办标准,以“传承医药文化、扩大交流合作、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大众健康”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专业咨询平台,引领全国中医药企业及行业机构深入合作、共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