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难求
□宋忠伦
2013年元月18日,我像往常一样抽出少许的时间翻阅、浏览前几日的各类报纸,了解各项新闻动态。但今日与往昔不同的是在15日的黔西南州日报第六版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了两遍,这就是题为《原来也可以这样地说话》的一篇评论文章,是对一本名为《民生7+3》书籍的解读。这本书的作者叫李月成。评论中有关李月成的种种典型事例,久久的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一本政论能得到如此的关注,在我的印象之中少之又少,应该有它的独到之处,对此书的兴趣油然倍增,有种饥渴感,想一睹而快哉!
作者将多年的领导工作经历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了老百姓“衣、饭、房、钱、水、医、学、肉、火、酒”这“十有”民生的重要性,并结合贵州“三农”的实际,从最现实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民生历来就是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由于工作繁忙的关系,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只能放弃午休和利用少有的空闲时间到书店寻找此书,一段时间内兴义的大、小书店,乃至邮亭报摊都成了我寻找《民生7+3》的地方,可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一次,竟然和书店人员吵起来“这么好的书,你们不去进来教育干部和群众,尽卖那些不三不四的书!没有一点责任感!”
4、5月份利用到省城出差的机会,光顾了贵阳的新华书店、行知书店等几家大书店,不知是自己运气不好,还是时机不对,总是空手而归。这两年,也只有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文集才能有如此好的走势,想不到一本政论也如此走俏、脱手。更令我产生了不求得此书誓不罢休的信念。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拿出珍藏好的那份报纸,再次重温。看到文章的作者赵雪峰时,突然想到此人曾任过中共兴义市委常委,现在省里工作,是我们兴义人的老乡啊,何不找他试试,能否求到此书。心动不行动,几经周折,打听到赵雪峰的手机号。我迫不及待与他联系上,将我对他的文章感受、感想以及寻书的经历告诉了他,赵雪峰当时正在北京出差,听了我的苦诉后,答应回贵阳后一定帮我寻到此书。
同赵雪峰同志联系上后,我失落的心暂时得到了一些安慰。在漫长的等待中,每每下到园区、下到企业,心里总会浮现李月成的工作事例,他就像面镜子,时常让我照照自已,“洗洗澡,正衣冠”,勉励自己,让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净化、革新、提高。
时时复时时、日日复日日,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5月27日,窗外喜鹊叽叽喳喳,这天果然是个好日子。赵雪峰的电话打来了,我忐忑的接听了电话后,顿时高兴得像中国足球进球了一样的兴奋,我不仅可以得此书,而且还有李月成同志的亲笔签名。
温家宝曾说过:读书,就要读好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不如名师点悟,李月成和他的《民生7+3》将成为我生活的导航器和工作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