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与股市可形成良性互动
□李开发
在日前举办的“2013陆家嘴论坛”第二次主题大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完善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银行业机构体系,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民营金融机构,通过相关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风险、防止风险外溢。
在国有银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民资只是简单参与银行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银监会主席的这一表态无疑向民资和民间投资者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即组建民间银行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看,民营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有民营银行的重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才有充分保证,实体经济才不会因金融体系不完整而陷入发展困境。
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的发展资金,来自银行的比重非常低。整个民企只有不足4%,中小民企的这一比重更低。
同时,由于银行对民企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强,导致民企发展的难度加大,通过发展做大做强做优企业的空间过小,最终想在直接融资市场、特别是股市融资的可能性也很小。因股市融资有规模、效益等方面的限制,由于规模做不大、效益做不好,质量做不上,核心竞争力提不高,想上市就成为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形成恶性循环。
相反,如果有一大批民营银行诞生,并对民企给予最大力度支持,让民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从而可以加大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市场的开拓力度,将企业规模做大、效益做好、竞争力做强,就可以到股市等直接融资市场筹集发展资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反过来,民企做大、做强、做优了,不仅股市的实力增强,股市健康发展的基础打牢,对银行来说,也会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来源和信贷资金投放市场,可以进一步发展壮大银行自身。
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在民资组建民营银行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对组建民间银行,会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允许组建,但设立太多限制条件和太高门槛,导致民资及民间投资者望而生畏呢?因为,从温州金融改革的试点情况看,要在组建民营银行方面有所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情况下,现行法规、制度等,并不支持民资组建民营银行。除非从顶层设计开始,就有意识地对组建民营银行开绿灯,对民间投资者所谓的道德风险等不戴着有色眼镜,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实际上,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无论从民资的数量还是民间投资者的热情来看,组建民营银行的条件都是具备的,广大民企也迫切期待。同时,从目前股市的实际情况看,也需要有民营银行这样的间接融资做支撑,给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民企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并为民企到股市直接融资提供保证。一旦民营银行与股市形成良性互动,则中国经济发展将步入新的重要阶段,真正实现新的三十年跨越。
放开对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鼓励民资组建民营银行,也可以说是改革红利的一种释放。关键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思想要更开放、开明、开通一些,不仅要有大胆改革、大胆尝试的决心和信心,更要有推进改革的智慧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