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365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4-16


  新闻提示 经济是水,金融是鱼,水能养鱼,鱼可活水。抓经济必须抓金融,只有抓好金融才能抓好经济。近两年来,贵阳市积极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业加速发展打造“温床”,各大金融机构支持贵阳的力度不断加大,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金融业活力四射助力贵阳跨越发展

□田洋

  近日,贵阳市金融界共聚一堂。
  奖励,是焦点。贵阳市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表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单位。
  奖励,不是重点。贵阳市政府旨在激励金融单位持续不断地鼎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贵阳市“5个100工程”、170个省重大项目以及“二环四路城市带”15个功能板块等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很大。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玉祥盛情相邀,希望驻筑金融监管单位和金融机构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扩大融资规模总量,共同推动贵阳经济社会发展。
  贵阳市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经济建设大潮波澜壮阔。“贵阳市召开金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大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金融业重视和支持,将对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贵州证监局局长郭文英说。
  巨大的市场需求,广阔的合作空间,真挚的合作诚意,激发各大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贵阳的决心。
  工行贵州省分行负责人说,将坚持经济与金融协同发展、共生共荣的经营理念,不断为贵阳实体经济发展“输血供氧”,为贵阳当好全省“火车头”多做贡献。
  人保财险贵州分公司负责人说,将继续做好贵阳市“三农”保险各项工作,服务地方基础建设和大中型企业发展,引导保险资金投资向贵阳倾斜,助力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

  金融业活力四射
  去年,贵阳金融业对GDP的贡献度达到8.4%,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金融与经济实现良性互动。
  外因是,贵阳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金融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内因是,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监局、贵州证监局、贵州保监局等监管部门大力支持和推动,各金融机构共同协作和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金融体量不断扩大。截至去年12月末,贵阳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394.4亿元、3479.5亿元,分别增长21.9%、15.4%。表外融资尤为抢眼,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中票、短融、理财产品等实现表外融资规模1160多亿元,占全省的60%。
  资本市场,14家上市公司通过首发、增发、公司债等方式募集资金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各证券经营机构帮助贵阳企业融资305.9亿元。
  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实现56.9亿元,增长13.58%,高于上年6.59个百分点;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1亿元,增长48.17%,达到历史新高。
  去年,兴业银行贵阳分行、光大银行贵阳分行相继开业,使贵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22家。贵阳市分别同国开行贵州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及项目贷款合同,推动政银企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政银企合作不断深化。
  数据显示,各家银行信贷资金保持较高使用效率,存贷比近80%。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贵阳市的存贷比均超过100%,有效吸引外部资金支持贵阳经济社会发展。
  融资结构也逐步优化,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仅贵阳工投集团、住投集团等平台公司就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54亿元,为相关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截至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474.57亿元,比年初增加80.2亿元,同比增长21.9%。人民币贷款余额3595.67亿元,比年初增加116.2亿元,同比增长15.8%,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80.36%;实现保费收入13.74亿元,同比增长17.74%;30家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额399.16亿元,占全省的81.73%,同比增长52.23%。
  目前,贵阳市除了2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有1家证券公司、27家证券公司营业部、24家保险公司,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构建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资金支撑体系。

  众志成城打造“温床”
  一直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打造“温床”,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贵阳的资金投放力度。
  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新入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开业补贴,全国性金融机构补助200万元,区域性商业银行补助100万元,鼓励省外、市外金融机构到贵阳发展。
  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成功在主板上市的非公企业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的奖励;对成功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的非公企业,给予一次性500万元的奖励。
  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专项资金对为贵阳市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并克服诸多困难,拿出“两金一存”部分增量资金作为奖励存入相关金融机构等。
  举办融资工作培训班,促进相关部门和企业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提高领导干部分析金融问题、谋划金融工作的意识和本领,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贵阳市金融办加强协调、强化服务,积极与金融监管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深入实施“引金入筑”工程,推动贵阳银行、贵阳农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促进政银企合作,努力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各监管机构大力支持地方金融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贵阳市的投入支持力度。
  人行贵阳中心支行紧紧围绕贵阳市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思路,拓宽金融服务领域,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千方百计加大对贵阳的支持力度。 
  贵州银监局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入驻贵阳,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为企业提供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并购重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贵州证监局大力开展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逐步形成“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良好局面。  
  贵州保监局简化机构准入流程,全年批准设立1家人身险省级分公司,9家保险分支机构和4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积极引导保险业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行业积极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和工程项目建设。

  金融机构鼎力支持
  “贵阳市既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也是与开行有着长期、良好合作的真诚伙伴,更同是推动贵州跨越发展的践行者。”
  正是基于这样的默契,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在贵阳经济建设大潮中,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通过“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为贵阳加速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去年累计为贵阳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筹集资金399.93亿元,全力助推贵阳为全省经济发展“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
  去年,贵阳市“三环十六射”骨干路网建设进入“收官之年”,政府融资平台申贷渠道却受限。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积极策划富源南路、盐沙线、桐荫路、东站路建设项目,与政府积极互动,取得监管部门认可,从项目额度、审批程序到合同报备速度、专向规模支持,屡屡创下开行全国记录,最终四条道路实现贷款承诺115亿元,到位资金56.92亿元。
  该行采用多元品种,多渠道支持贵阳市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建设。支持园区建设,发展经济增长极。该行积极发挥融资融智优势,支持省政府“5个100”工程建设,支持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四台一会”解决园区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全年累计融资2亿元,助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工行贵州省分行营业部紧紧围绕贵阳市区域发展战略,以满足重点领域资金需求为己任,将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满足重点企业生产资金需求作为信贷投放重点,积极争取行内信贷政策支持,加大对电力、交通、民生及制造业等板块的信贷资金投入,助推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其中,医疗卫生板块贷款余额近6亿元,同比增幅55%,教育板块支持了省、市13个院校的投入,贷款余额20亿元,同比增幅52%。
  人保财险贵州省分公司积极参与政策性保险项目,为地方养殖、种植、林业等三农事业承担风险责任1.79亿元,为贵阳市200余所学校、70余万在校学生承担校方责任保险,为各家企业、广大群众家庭承担财产风险责任238亿元,为地方基础工程项目建设承担风险责任94亿元。
  2013年,是贵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该市确定了生产总值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确保完成3000亿元的目标任务。贵阳市政、银、企汇聚起来的强大合力,将不断满足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船”扬帆远航。

(来源:贵州日报)

  贵阳市以2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证券公司、27家证券公司营业部、24家保险公司为基础,逐步构建起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资金体系。

(记者 姚晓凌/摄)